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中国南宋词人。父亲姜噩。
一生没有做过官,家无立锥[1]。精通音乐,会做诗填词,为诗初学黄庭坚,自度17曲传世。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姜夔和张炎并称为“姜张”。曾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姜夔精于音律,自度曲颇多,词谱有定调,词前多有小序。题材上,多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他对时事的感慨,更多是慨叹他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
姜词琢炼字句,喜用清淡生新的字句,追求清幽深邃、清空的意境,善于写景,咏物词则稍觉堆砌。
姜夔用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来填词,讲究点窜前人诗句入词,间用拗句拗调,爱用典故,提倡“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致使词的语意隐晦含糊,境界朦胧。姜词也讲求寄托和含蓄,喜用暗喻联想等手法,
张炎《词源》:“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朱竹垞谓:“词之南宋始极工,姜尧章最为杰出。”[2]又云:“词莫善于姜夔。”[3]《四库全书》:“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少数流传乐谱的宋词,存词84首,今收录于四库全书。
主要词作:《扬州慢》、《暗香》、《疏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