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游观光的诗词

素材首页.名诗名句文/网络2022.08.06 阅读(613)

【古代文学素材专题】“春游观光”的写作

●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北朝·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

芝:灵芝类的菌,这里形容马车上的曲柄伞盖。

描写游人、仪仗的飞扬神采。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这两句化出。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王维《桃源行》

桃花水: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猛涨,又称桃花汛。

仙源:桃花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追寻之处。

时迁境异,旧地难寻,春水漫漫,仙源何处?诗笔飘逸,竟境迷茫,耐人回味。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唐·杜甫《野望》

极其:放眼观望。

不堪:不能忍受。

两句写策马郊游,排遣心中的愤懑。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疾:快。

这是诗人晚年应科举考取后得意心情的写照。后人常用来形容遇事顺利时的得意姿态,久为传诵。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唐·孟郊《长安早春》

朱楼光:红楼生光。

不惊尘:指东风的轻轻吹拂。

美人:指夫人、小姐们。

前两句描写早春晨景的幽静清丽,后两句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一个“醉”字,既有宿酒未醒之意,又有寻花醉柳的味道。一个“净”字,把游乐的热闹写尽。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庐山上,著名的佛教寺院。

芳菲:芬芳的花草。

“山高地深,时节艳晚”,它以桃花代春光,运用拟人手法,春光如有脚,转入寺中来,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都城南庄:长安城南的一个村子。

人面:作者进京应试,清明到此村一游,因叩门讨水,与一女子相遇,崔护得见此容颜美色。

笑春风:指桃花在春风中盛开。诗句写作者重游旧地时的怅惘心情。风光依旧,不见芳踪,忆念伊人,不胜惆怅。“人面桃花”的成语源出于此。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五代·前蜀·韦庄《思帝乡》

陌:路。

足:足够。

描写一个女子在春游中的喜悦和情思。在封建时代如此大胆地追求爱情的自由,甚为难得。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五代·南唐·李煜《望江梅》

管弦:管乐器、弦乐器,代指音乐。

飞絮:飘飞的杨柳。

愁杀:愁极。

《花草粹编》上作“忙杀”,竟境不同。

写南国的欢快的游乐生活,美好的春光,反而引起看花人的愁情。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五代·南唐·李煜《忆江南》

作者在亡国后追忆梦中欢乐的日子。以乐写悲,更觉其悲。第二句从《后汉书》“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化出,经常被人们形容都市街道车马行人络绎不绝的热闹场面。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宋·张先《木兰花》

怜:爱。

人们都喜爱花好月圆,然而好景不长,又各散东西了。

含意深刻,感叹好事难得长久。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宋·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闻好语:宋神宗刚死不久,诗人去扬州竹西寺,听到百姓夸赞新皇帝。

诗句描写花鸟与作者同乐的喜悦心情。后因此诗竟受御史们的弹劾,几乎遭祸。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

宋·苏轼《安国寺寻春》

百舌:一种黄嘴黑毛的鸟,善于模仿多种鸟鸣。

花柳:指春色。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宋·秦观《点绛唇》

烟水:指江上云烟。

乱红:四处飘落的桃花。

不记:忘记。

幽美的桃源景色,使作者流连忘返。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zéměng):舴艋式的小龙舟。

笋柱秋千:竹子做的秋千架。

游女并:游女面对面地打着秋千。

拾翠:指游女在郊野采集百草。

秀野:秀美的郊外。

来不定:来往不停。

几句描写浙江地方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人们郊游的热闹场面。

●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

宋·麻九畴《清明》

白发:此指老年人。

描写清明时节郊游踏春的风气。也道出一些人生的自然规律来。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几日回。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宋·张在《题龙兴寺志柏院》

龙兴寺:在今山东省益都。

寻芳:指出游赏花。

春风:这里指寻春的热闹。

前两句写年轻人春游的热闹,后两句写老柏树甘于寂寞。性情各异,对比鲜明。

●春残已是风和雨,更著游人撼落花。

宋·黄庭坚《同元明过洪福寺戏题》

更著:更有。

撼:这里指摇树。

借景抒怀,讥讽那些不顾大局大闹党派斗争的人,也暗喻那些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小人。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言《苏堤清明即事》

苏堤:功轼在任杭州知府时,修筑西湖堤,故名。

落日笙歌消瘦,游人归去,只有黄莺在万株杨柳中啼鸣。就是说,这时美好的风光只留给黄莺领受了,诗境静而不静,但细想又弥觉其静。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作者在紧张的战斗空隙中,也不忘观赏山川胜景,可见他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衣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古树的浓荫下。

短篷有篷的小船。

杖藜:拄着拐杖。

诗句以蒙太奇的手法连用四个小镜头:木阴系舟、过桥策杖、杏花雨湿、杨柳风吹,表现了作者游赏春景的喜悦心情。用笔轻快,形象鲜明,后两句对仗工整。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宋·姜夔《暗香》

长记:长久难忘。

千树:指西湖孤山上梅树成林。

寒:指初春的寒意。

这是诗人追忆当年在杭州西湖赏梅情景。“压”字极为精练,传神,把在碧波荡漾之中梅花繁茂、厚重红艳的形象,描写得更加突现。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恨:遣憾。

芳菲世界:花草园林,指沦陷的北方土地。

未:不能。

付与:交给。

借景抒情,痛失北方土地。“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大呼‘渡河’之意。”(刘熙载《艺概》)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楚都惊破。

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莲塘雨声》

疏雨:稀疏而大的雨点。

写旅游途中游兴正浓,于憩息入梦时,忽被疏雨惊破。

●徐行不计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杨基《天平山中》

徐:慢。

深浅:指路的远近。

表现作者在杭州天平山中从容地观赏花果、聆听莺啼的喜悦的心情。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明·洪自诚《菜根谭》

耽:爱好,玩味。

风月:风和月,泛指自然景色。

人既要考虑自己身心的修养,也要有游乐山水的情趣。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清·袁枚《春晴》

风光如此:春天的风光如此明媚动人。

白几茎:白了几根头发。

劝人珍惜春天,欣赏美景,及时行乐,永葆青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升《长生殿·禊游》

撩人:惹人、逗人。

风如扇:比喻清风如巨大的扇子在摇动。

这是三月三日唐明皇与贵妃等一班贵族春游兴致的生动写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长:生长。

醉:沉醉。

春烟:春天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散:放。

纸鸢:风筝。

描写春光明媚的景色,天真活泼的儿童,迎着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本信息为写作素材,为网友分享发布或网络收集,不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相关信息仅供写作参考;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