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的古文书摘

素材首页.小说素材文/网络2022.08.01 阅读(1828)

音乐舞蹈的古文诗词●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吕氏春秋·大乐》和:中和。调:协调。任何一种音乐,都是天地中和,阴阳协调的表现。

●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吕氏春秋·大乐》和:和谐。适:顺适。声音生于和谐,和谐生于顺适。和谐和与顺适,就是先王制作音乐的出发点。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礼记·乐记》应:配合。方:有节奏。人心受外物的刺激而引起心里活动,以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互相配合而发生变化,变化有节奏,就叫音乐。

●乐,所以达天地之和而饬化万物。

宋·欧阳修《乐类》乐:音乐。饬化:使之化音。音乐能表达天地和和谐之声,有着化音万物的作用。

●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优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

战国·鲁·尸佼《尸子》卷下武:威武。敲击钟鼓的声调,皆因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因形创声,随时造曲,应物无穷。

晋·成公绥《啸赋》根椐物态、时序而创制曲调,它随着事物的变化而●音均不恒,曲无定制。

晋·成公绥《啸赋》均:通“韵”。音乐没有因定不变的韵律和定则,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听弹琴》自己偏爱的古老曲调,今天人们多不弹它了。

●古歌旧曲君休听。

唐·白居易《杨柳枝》比喻人要适应时代的潮流。

●金石有声,不扣不鸣;管有声,不吹不声。

隋·王通《文中子》金石:钟、馨等乐器。东器要人去扣击吹奏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

《淮南子·原道训》五音:指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古代叫宫、商、角、徵、羽。音只有五个音级。五音要以六律加以校正,才能互相协调而演奏乐曲。

●不以六律,不能还五音。

《孟子·离娄上》六律:中国古代律制十二律中奇数各律。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音要以六律加以校正,才能互相协调而演奏东曲。

●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

《吕氏春秋·圜道》应:互相配合、协调。分审:互相区别界限分明。五音都是互相配合的,因为各个音阶是确定的缘故。

●五音不同声而能调。

《管子·宙合》调:协调。五音不同音调,而能协调成乐曲。

●成乐有具,心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务。

《吕氏春秋·大乐》有具:有务件。节:节制。辟:邪僻。务:从事。制作音乐是有条件的,要节制嗜欲。嗜欲不邪僻,才可以从事音乐的制作。

●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

《吕氏春秋·大乐》务:从事。术:方法。从事音乐的制作是有方法的,一定要出于平和。而平和又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所以有道的人才可以跟他谈论音乐。

●比音而乐之,及干、羽、旄,谓之乐。

《礼记·乐记》比:排比。干:盾。羽:这里指雉尾。旄:旄牛尾。排比各种音调而用乐器演奏出来,并配以拿着干羽旄起舞的舞蹈,这就叫做乐。

●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汉书·扬雄传》期:希望。工:美妙。比耳:悦耳。美好的味道希望能适口,美妙的音乐要协调得悦耳。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艳丽的颜色有不同的表现,美妙的音乐有不同的声调,但它们各有其共性,即有悦目快耳之效。

●音以比耳为美,色以悦目为欢。

晋·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比耳:悦耳。欢:欢喜。声调以悦耳为美,色采以悦目为快。指出声色均以取得快感为目的。

●清浊二声,为乐之本。

宋·欧阳修《论乐说》清浊:清音和浊音。清音和浊音是音乐的根本。

●耳乐和声,为制金石丝竹以道之。

宋·欧阳修《辨左氏》乐:喜欢。和:和谐。金石丝竹:钟、馨、弦、管等乐器。道:通“导”,引导。人喜欢和谐的声音,所以制成各种东器来引导它。

●律以声为文,声以律为质。

《宋史·志第八十一》音律用声音来表现,声音以音律作本质。说明音律与声音的关系。

●古者既作诗,从而歌之,然后以声律谐和而成曲。

《宋史·志第八十三》古时候先做了诗,接着唱它,然后把音乐配上成为乐曲。

●一日嘉名万口传,都凭新乐播芳鲜。

宋·魏了翁《浣溪沙》嘉名:美名。新乐:新作的东曲。

●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也。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于意,不可得而言也。

宋·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工之善:演奏本领高超。听之善;音乐欣赏力高强。音乐的道理是很深奥的,善于演奏的人只能得于心,应于手,会于手,会于意而倾听的人也只能得于心,却很难用语言表达。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乐记·乐象》治民之道,乐是最得要的。

●乐也者,乐也。

《荀子·乐论》所谓音乐,是使人快乐的声音。

●乐也者,乐也。其道虽微妙难知,至于奏之而使人悦愉和平,则不待知音而后能也。

《宋史·志第九十五》大凡音乐,是使人快乐的呀。它的道理虽然微妙难懂,至于演奏了使人快乐舒畅,那是不必等到懂得音乐的人才能够的呀。

●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

汉·刘向《说苑·修文》音乐不仅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

●兴于诗,立于札,成于乐。

《论语·泰伯》兴:起始。修身从学诗开始,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

●声乐之入人心也深,其化人也速。

《荀子·乐论》化:教化。音乐能深入人心,迅速产生感化作用。

●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音乐有感化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

●致乐以治心。

《史心·乐书》致:深审。治心:陶冶人心。深刻认识音乐的陶治人心的作用。

●[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礼记·乐记》善:致善。音乐可以改善人们的心态,它感人至深,能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的政教得以发扬光大。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音乐实在难于通晓,而知音者又实在难逢,能遇到知音,恐怕千年也难得一次。

●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史记·乐书》伦:人伦。由于顺正的音乐施行,使人伦之道清正,耳目不受奸声乱色干拢,心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都得安宁。

●以礼为行,以乐为知和《庄子·天下》以礼来规范行为,以乐来调和性情。

●乐者,通伦理也。

《礼记·乐记》音乐和伦理道德是相通的●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史记·乐书》端:根本。华:同“花”,也表示文彩。人性以道德为根本,道德以音乐为文彩。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礼记·乐记》音乐是发自内心的,礼是表现在行动上的。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是义理的宝库,礼乐是道德的准则。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礼记·乐记》音乐变化的道理,是和国家政治相通的。

●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

唐·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文集记序》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竹八类。时:时势。高下:变化。

●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知政,而治道备矣。

《礼记·乐记》审:审察。治道:治国的道理。备:完备。从对声音、音乐的审察而知道政治的得失,了解此道便可治国。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

唐·白居易《策林》六十四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的,而人的情感和国家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史记·乐书》王者在事业成功、国家平治的时候就制作礼乐。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礼记·乐书》太平万世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由于政治安定;乱世的音乐怨恨而忿怒,这是由于政治的混乱;亡国的音乐悲哀而忧虑,这是因为人民因苦。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淮南子·称训》心里悲哀唱不出快乐的歌,心里快乐哭泣也没有悲哀。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荀子·乐论》道:通“导,引导”。琴瑟:两种拨弦乐器。乐:怡乐。道德高尚的人,以钟鼓来引导意向,用音乐来娱悦身心。

●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

《吕氏春秋·重已》人们制作声、色、音乐,只求适性自乐吧了。

●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北史·崔光传》颐养:保养。神性:心性。以弹琴读书为乐,借此保养心性。

●古人乡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唐·元结《丐论》古代有道德的人,常与山林琴酒为友以自娱。

●乐而不河蟹,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伤:自伤。快乐和悲哀都不要过度。

●世乱则礼废而乐河蟹。

《史记·乐书》政局动乱时,礼法制度废弛了,音乐,国家就会削弱。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人若是没有仁德,怎能够兴乐呢?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人们说什么礼啊礼啊,难道仅仅是指玉帛这些礼物吗?说什么乐啊乐啊,难道仅仅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

●《诗》为乐之本,而《雅》、《颂》为声之宗也。

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五乐之本:音乐的根基。《雅》《颂》:指《诗经》中的两大类,大多系宴会乐歌,主旨为歌功颂德和宣扬承天受命。声之宗:乐声的宗本。

●见明珠始河蟹鱼目,知雅乐始河蟹郑声。

唐·柳识《琴会记》雅乐:指《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历来一些评《诗经》的人认为这是正之音。郑音:指《诗经》中的《郑风》。因为它多写爱情,被腐儒们视为河蟹声。鱼目不能混珠,典雅之乐与民俗之乐不能混为一谈。

●颐天地之和者莫如乐,畅乐之趣者莫如琴。

《宋史·志第九十五》没有什么能比乐更能蕴藏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之气,没有什么能比琴更能宣泄出乐的旨趣。

●情知言语难传情,不似琵琶道得真。

宋·陆游《鹧鸪天》情知:确实知道。恨:泛指情感。道:表达。音乐比言语更能比琴更能宣泄出乐的旨趣。

●含河蟹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蕴含着的内心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借琵琶倾诉出来。

●一曲初听彻,几年愁暂开。

唐·刘得仁《听歌》一曲则听罢,几年的愁烦突然得到了解脱。

●几多情思在琴心。

唐·李群玉《戏赠魏十四》借着琴声抒发内心无限的情思。

●琴之在言,荡涤邪心。虽有正性,其亦深。

汉·李尤《琴铭》荡涤:洗涤。能传达人心声的琴音,可以洗涤邪念,修养有素的人,也会深受激励。

●今仇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唐·白居易《题灵岩寺》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凉州:即凉州歌,乐府《近代曲》名。人的古今仇怨尽入管弦,一曲凉州歌,传达出无限情致。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i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慷慨:情感激激越,充满正气。

●弦中恨起湘山远,指下情多楚峡流。

唐·苏替《听琴》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传说尧女死而葬此。楚峡:指长江三峡。琴声中出恨绵绵,象湘山邈远;弦指间情怀浩渺,似江水滔滔。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

南朝·宋·鲍照《代堂上歌行引》万曲可以无动于衷,而一曲却可以令人心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多唱离别之情。故园:故乡。深夜听到唱《折杨柳》的离别曲,谁人不起怀乡之念。

●声震树木,响遏行云。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遏:抑止,阴止。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产玉之地。昆山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芙蓉洋露、香兰笑:分别形容乐声掩抑或轻快。比喻乐声音调转换的多样化。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逗:引。乐声回荡天际,惊天破石,引出一场秋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末成曲调先有情。

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形容调弦试音。描写弹奏者的丰富感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唐·白居易《琵琶行》掩抑,不奔放,表达幽怨之情。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低着头。信手:随手。续续:连续地。用乐音抒发内心无限伤感的往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最粗的弦。

小弦:最小的弦。

嘈嘈:声调沉重舒长。

切切:声调细促轻幽。

私语:低语。

大珠句:形容弦声清脆,如珠落玉盘。

●别有幽悉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弦音有时处于低沉的似乎停顿的状态,却生出无限幽怨之情,此时使人感觉无声比有声更妙。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唐·白居易《夜筝》

弹者弦停声息的当儿,包含着无限的情思。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唐·白居易《琵琶行》

乍:突然。

迸:溅射。

弦音在低沉之后,突然爆发出高亢激昂的强音,如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如铁骑奔驰,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唐·白居易《琵琶行》

曲终:乐曲结束。

拨:拨弦的用具。

当心画:用拨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条弦。

裂帛:撕裂丝绢,形容声音的强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亲热。

尔汝:以你我称,表示亲昵。

琴音忽而轻柔细碎,如情人低语,忽而高亢雄壮,如战士奔赴战场杀敌。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

跻(jì)攀:攀登。

失势:失落。

强:有余。

比喻琴声起伏仰扬。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董大弹琴迟速往复得心应手,指法极能表达情感。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因乐声优美,川流为之静波,飞鸟为之罢鸣而听。

●幽音变调忽飘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疯疯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琴声由误用怨纲咽忽而转为轻松潇酒,象林中的同声,瓦上的雨声。轻快如树梢的飞泉飒飒地作响,悠扬象野鹿在堂前呦呦地鸣叫。

●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宋·苏轼《前赤壁赋》

慕:思念。

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扬。

缕:细线。

比喻乐声似误用怨,似思慕,似哭泣,似倾诉,余音婉转悠扬,不绝如丝。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唐·赵嘏《闻笛》

曲已吹完,但吹笛的人不知是否还在?但只觉得嘹亮的笛声依旧在空中飘绕不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

此诗原是作者讥刺花卿日夜歌舞侈靡。今人也用来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长唱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唐·李白《下终南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河:指星河。诗记述终宵饮酒歌咏的情趣。

●巫山夜雨弦中起,汀水清波指下生。

五代·前蜀·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响起的弦声,有如巫山夜雨;指下的琴音,有如汀水清波。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唐·钱起《归雁》

二十五弦:指瑟。

不胜:不堪。潇汀的舜妃在月夜弹瑟,声音太误用怨了,雁有感而飞归。

●为我一挥手,如听成壑松。

唐·李白《听蜀僧弹琴》

挥手:弹琴。

壑(hè):山沟。

将琴挥手一拨琴声有如万壑松涛。

●心声似向天下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唐·李贺《龙夜吟》

描写幽怨的笛声,似从天降,似月下美人望乡而哭。

●初疑声已尽,旋觉曲方中。

宋·潘《琴》

旋:随后,不久。

形容琴声起落曲折,变化无穷。

●哀筝一弄汀江曲,声声写尽汀波绿。

宋·晏几道《菩萨蛮》

筝:拨弦乐器。

弄:演奏。汀波绿:指汀江水。

筝奏出的汀江哀曲,激起内心的幽怨情思犹如汀江的碧波流水,宛转悠远。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晏几道《菩萨蛮》

此即白居易《琵琶行》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意。

●莫持琼管弄清商,吹得万千林叶一时黄。

明·方大猷《南歌子》

琼管:玉制的管乐器。

清商:商声,古五音之一,是姜怆的声音。

意谓不要持玉管吹出姜怆之声,免得林叶也悉得枯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梁:屋梁。琴音余韵悠长,绕梁三日而不绝。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

形容音乐系人情思,动人肺腑。

●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犹如优野花,时出一世间。

宋·黄庭坚《听崇德鼓琴》

妙手:指善弹琴者。

善听:指知音者。

良:很。

优野花:即野花。

世上善于弹琴的人及和音者犹如野花一现那样稀罕难得。●一曲便觉千金值。

元·揭斯《李宫人琵琶行》

说明好的音乐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列子·汤问》

伯牙、钟子期:都是古代传说人物。子期能听出伯牙弹琴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遂毁琴不复弹。

说明知音的难得可贵。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垅一知音。

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赏携琴入村》

,山高水深深: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垅:指田野。

一知音:指钟子期。

说明知音难遇。

f●善乎鼓琴,巍巍乎如太山。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

巍巍:高大貌。琴弹得好极了,琴音之高昂弘肆有如高拔的泰山!

●善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

洋洋:盛大貌。

琴弹得好极孤孤独的行路者,琴音之奔腾浩瀚有如盛大的江河!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弥:愈。

高:高雅。和(hè):唱和。

寡:少。

乐曲越高雅,知音者越少。

●虑寡和而废白雪之音,嫌难售而河蟹连城之价,余无取焉。

晋·葛洪《抱朴子*应嘲》

白雪之音:指阳春白雪那样的音乐。

无取:不效法。

●曲高和寡,妙会难工。

汉·阮《筝赋》

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就越少,越是七妙的技艺,越难精通。

●阳春一曲和皆难。

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阳春:指高雅的歌曲。

和:唱和。

高雅的曲调难以唱和。

●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以而来。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弦:琴弦。

虚:无。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书·陶潜传》

表达愿为知音者劳的心情。

●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

宋·蔡沈《琴》

曲:曲调。

仍:依照。

谱:乐谱。指:手指。

意为表演艺术要创新。

●师旷调音,曲无不悲。

汉·王充《论衡·自纪》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善弹琴。

悲:动听。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典》

言:表达。

志:心意。

永:同“咏”,曼声长吟。

声:音乐。

依:配合。

律:音律或乐律。

和:协调。

心意通过诗来表述,语言通过歌来唱出。歌配以音乐,而音又以乐律来使之协调。

●歌以咏言,文以聘志。

-三国·魏·曹植《学官颂》

聘:发挥。

用歌来表达心声,以文章来抒发志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史记·乐书》

动其容:舞动其形体。

人的心志情感,用文字形式申述,就是诗;发声吟咏,就是歌;配以动作,就是舞。

●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汉·傅毅《舞赋》

歌以咏唱来表达心声,舞以动作来抒发情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欲歌其事。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

事:此处指所从事的劳动。困穷者要抒发他的待发之言,劳苦者要咏叹他的劳顿之苦。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古辞《悲歌行》

当:代替。

泣:哭。

慷慨悲歌可代替哭泣,舒怀过错望可以代替归去。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

陈诗:用诗来陈述。展:表明。

不直陈其诗便不能表明心意,不长歌高咏则不能尽发情思。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呜呼:叹词,表示叹息。

悲风:凄厉的风。哀歌加上悲风,倍增凄切。

●十斛明珠亦易拼,欲兼人艺古来难。

唐·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用十斛明珠翻落时发出的响声,喻歌声的清亮。

●清紧如敲玉,深圆似转簧。

唐·白居易《题周家歌声》

以敲玉发出之声形容清脆的歌声,以转簧形容圆润的歌喉。

●听歌云即断,闻琴鹤倒回。

北朝·北周·庾信《奉和示内人》

听到歌声,行云也遏止不动了;听到琴声,鹤也飞了回来。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冯夷:河神。

女娲: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女皇中,她炼石补天,作笙簧。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宋·姜《过垂虹》

自己填作的新词词韵最美好,让歌女小红低声歌唱,自己吹箫伴奏。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群元参军》

歌声响入云端,绕着行云飞去。

●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宋·辛弃疾《如梦令·赠歌者》

清妙的歌声,使飞云也似乎留住静听。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沾巾:指流泪湿透了手帕。

忽然听到悲切的歌声,激起思乡之情而使泪流不止。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竹枝词》

竹枝:指竹枝词。

声咽:歌声凄切。

一时:一齐。

唱到《竹枝词》凄切之处,鸟兽都为之一齐啼叫起来。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宋·晏几道《浣溪沙》

指红梅颂唱,声声悦耳,似乎柳枝桃叶这次为之感愧而深藏起来。

●最是西风吹不断,心头往事歌中怨。

宋·舒《蝶恋花》

借歌来抒发对往事的哀怨之情,就是西风也难以为之吹断。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唐·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砌:阶沿。

月如霜:月光冰冷如霜。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个少女在冰冷的月光下,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工拍在寂静夜空中飘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度上见赠》

长精神:振奋精神。

今天听你唱了一曲,不禁举杯畅饮,精神振奋。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唐·白居易《问杨琼》

古人唱歌重在表达感情,今人唱歌难得声情并茂。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

期:求。

利声:高尖的声音。

中(zhong)节:合于节拍。

唱歌不是追求尖利的声音,而以合于节拍为可贵。

●不异弹者苦,但伤知音稀。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伤:忧。稀:少。

不惋异弹歌者的辛劳,使人伤心的是缺少知音。

●千人唱,万人和。山林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和:唱和。

形容众人唱和的热烈场面。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唐·杜甫《南征》

征然苦苦地长年歌唱,从来未遇风一位知音。

●歌罢海声动,诗成天改容。

宋·陆游《航海》

长歌一罢就使大海声振波动,吟诗甫成则令上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改变仪容。极言歌诗的震撼人心之力。

●曲终声尽意不尽。

唐·司马札《夜听李山*****琴》

乐曲演奏已终了,声音也已尽失,但是乐曲蕴含的深意犹有未尽。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礼记·乐记》

长言:延长声音,使之有节奏韵律。说:通“悦”。

嗟叹:形容歌声。

意为心里高兴,就要说,要唱,以至要舞蹈。

●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汉·傅毅《舞赋》

声:指歌声。

形:指舞姿。

表达情怀,诗不如歌,歌不中舞。

●观其舞,知其德。

!《礼记·乐记》

看一个人的舞蹈,可知他的情操的优劣。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舜典》

予:我。

石:指馨,古代敲击乐器。拊(fú):击,拍。

率:都,一齐。乐师敲击乐器,音韵和谐,戴着各种兽具的人纷纷起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三绝句》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千逢上:指骊山上描写唐玄宗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补禄山军攻破中原大地,才仓皇停歌罢,狼狈而逃●衫回袖旬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南朝·陈·徐陵《杂曲》旬:遍,满。歌扇:歌舞者手中的扇子。形容歌舞者袖春风,似秋月,令人陶醉。

●飞花随蝶,艳曲伴莺娇。

~唐·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艳:美。莺娇:歌女。描写歌女在优美的乐曲声中翩起舞。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末见。

唐·岑参《田使君美人莲花北铤歌》莲花旋:指:步步生莲花的莲步。描写姿的优美绝伦。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天地为之久低昂。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剑器行》公孙氏:即公孙大娘,唐代着名剑器家。色沮:惊慌失色。低昂:高低起伏。公孙氏剑器,四方闻名,观者如山,为这动容,似乎天地也随姿起伏。

●来如雷霆由震怒,罢如江海清光。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剑器行》收:齐。江海:描写剑结束,场内空阔,似风止浪息,水光清澈的景象。

●一个个浓妆艳袖,一对对妙清歌。

元·王子一《误入桃园》描写桃园中歌狂欢的场面。

●宛若风回霜,悦如飞燕游龙。

清·洪升《长生殿*盘》象流风回雪一样婀那多姿,象飞燕一样地轻快,象游龙一样地曲。比喻美人体态轻盈的姿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唐·李白《月下独酌》徘徊:来回去行走。凌乱:杂乱。形容月下独酌且歌的醉态。

●歌声遇去,态生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美妙的歌声响亮云霄,跳的姿态象风吹那样飘逸。


本信息为写作素材,为网友分享发布或网络收集,不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相关信息仅供写作参考;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