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素材第六章 眼睛是五官之王

素材首页.写作理论文/网络2020.03.17 阅读(518)

眼睛是五官之王(10)

为什么要学会用眼睛社交

在我们和别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快的感觉,有的人则会令我们局促不安,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让我们觉得不可信赖。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睛开始的,而且往往取决于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面对我们注视的目光,对方有着怎样的反应,等等。

眼神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相当重要。一般来说,当我们和别人说话时,40%~60%的时间里,我们会和对方目光相接;而在聆听别人说话时,这个比例会上升至80%。但是,这个普遍规律并不通行于全世界,在日本和某些亚洲、南美国家,长时间的注视会被认为是挑衅或者失礼的行为。日本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常常将脸转向一旁或是看着对方的咽喉部位。如果是对日本文化不了解的欧美人,碰到这样?情况一定会相当局促不安。

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果想和其他人建立起和善友好的关系,就应该在谈话时多向对方报以注视的目光,这个时间比例至少应该达到60%~70%。这样的做法一定会让交谈对象对你产生好感。反之,如果在和别人谈话时紧张怯懦,注视对方的时间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么对方对你产生不信任感,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这同时也说明,为什么我们在商务谈判时不能戴墨镜,因为这会让对方认为我们要么是借着镜片的掩护盯着他们,要么是躲在镜片后逃避他们的目光。

用目光投送你的真诚和温暖

目光交流是社交礼仪的要素之一,它对大脑感知欣慰、恐惧和愤怒具有重要作用。在出生的72小时内,婴儿的目光就会一直追随自己的母亲。当母亲靠近他的瞬间,婴儿的眼睛就会睁得大大的,同时,母亲也会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宝宝。

就是说,目光对大脑感知欣慰、恐惧和愤怒情绪具有重要作用,而处理潜在威胁的大脑区域如何工作,取决于对方是否在看着你。

比如,在病人身患重病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悉心关照,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就需要增强“目光护理”的意识,通过目光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情绪等方面的交流,让患者从内心感知医护人员与家人的关爱与帮助,病毒的侵袭隔断不了那真诚、诚挚的目光。

用目光投送你的关注

当有人向你投来了注视的目光,就表示对方对你有兴趣、想亲近你或关心你。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如果对方不看你一眼,就是我们常说的“完全不把你放在眼里”,就可认为他对你缺乏兴趣或不想关注你,是看不起你的做法。还有可能是这人心里有鬼,对你怀有歉意所以不敢看你,又或是对方很在意你,对于见你感到有点羞怯。究竟是哪种情况,要根据实际具体分析。

如果有人想贬低你,他会不礼貌地长时间地盯视你,虽然他也向你投来了注视,但那是一种让你受不了的目光。这种盯视,在敌对的双方间,常常可以看到。

如果走在大街上有完全陌生的人凝视着你,你会感到反感,甚至感到焦虑,会下意识怀疑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不得体。互不相识的人,偶然视线相遇,一般会迅速转移视线,自然地避开对方的视线,因为被别人注视得太久,会觉得心理被看透了,有一种受到了侵犯的感觉。因此,在公交车站或电影院门口,和后面的人背向排列,除了是作前进的准备,还有避免和陌生人视线相遇的目的。如果互不相识的人交换视线,眼神中透露出想说话的欲念,则代表这两个人想要沟通。

眼睛是五官之王(11)

用目光争取主动

目光的移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移开目光的人是一种强势的表现;被动移开目光的人,可以视为是在逃避他人的目光。

初次见面的人,谁先移开目光谁就握有主动权。在交谈时,如果自认为站在高于对方的地位,那个人就会试着先移开目光。这样做会让对方处在被动的局面,对方就会很介意,无端地猜想先移开目光的那个人的想法“他是不是讨厌我”或者“他对我有什么不满”,这样一味介意对方的目光,完全被引入对方的领域。由此可见,初次见面时,快速移开目光的人,比较具有攻击性。

但是如果两个初次见面的人,已经寒暄了很久,有一方还没有移开目光,或者两个有敌对倾向的人一直瞪着对方,谁都不愿先移开目光。这两种情况都是想要握有主动权的表现,以致不得不增加眼神互相注视的时间。基于约定俗成,多数人在刚开始说话以前,或前四句话以前,会移开目光转而看别的地方;而当话说完时,大家又会把目光挪回来注视着对方。

对于双方目光的注视交接,人们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有人盯着我们看而被我们正巧发觉了,那个人就有义务首先移开视线。要是我们盯牢他的眼睛,他还是不把视线移开,我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或者感到难堪和恼怒,认为这个人别有用心。

被动地移开视线,不是指被人强迫移开视线,而是指逃避视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视线,不愿和人进行目光接触,是犯错的人、内向的人、有愧疚的人常做的动作。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鸵鸟的心理,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对方,对方必定也看不见自己。事实上,躲避别人视线的人,肯定极不愿意看到对方,同时,他心里也根本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

不可长时间死盯对方

虽然大家都认为注视说话人的眼睛是诚实的,但也不可能自始至终注视,这会给说话者带来极大的不安感。因此,要看出一个人的意图,必须观察他讲话讲到何处时,进行视线交流。当人们开始说话时,一定先把眼光从对方那儿移开,这是一种避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在谈话之初和谈话结束时,抬起视线注视对方的比例较高。在谈话开始时,视线交流的目的是通知对方要开始讲话了,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讲话结束时抬起视线,就是想知道对方到底了解了多少,并判断出对方的心理动态。

切记不可死死盯住人不放,哪怕这人是正在和你交谈的那位,长时间地凝视是不适合用于社交的。盯视只可以在非人的场合使用,比如艺术品、雕塑、风景、动物、舞台表演等。随心所欲地凝视这些东西,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要看多仔细就看多仔细,都不碍事。可如果对象是人的话,就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节和尊敬。

通常,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四分之一。超过者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但从头至尾都几乎不看对方,那就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有可能是用不看对方的方式来抑制深藏于内心的欲念。

学会通过目光捕捉对方心理

交谈就像打乒乓球,有发球的一方,即说话的人,也有接球的一方,即听话的一方。我们要学一些用目光捕捉对方心理的知识。

对听话的人来说,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暴露出这个人沟通的技巧不足,要适宜地移动目光才能使对方感觉更舒适。说话的人话还没有讲完,听者就不再回头看讲话者,而看别的地方,这表示听者不完全赞同说话的人,和他的想法有点出入,也暗示听者内心有隐匿的成分。在交谈中,听者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也会全神贯注地凝望着对方。说话的人望着听者,而听者看别的地方,听者发出的信号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心中的感想。

对正在说话的人,从他的视线动态也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心口不一致。一个人说话时,把眼光看向别的地方,说明他还没有表达完他的意见,不想让别人打岔。要是他中止了谈话,目光凝视着对方,这就是他已经把话说完了的信号。如果他中止谈话后,并不把目光望着交谈的对方,这就是说他的话还没讲完,不过是暂时停顿一下,想听一下对方的反应或考虑一下以后的话该怎么说。要是说话的人一味看着别的地方,可能是在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本信息为写作素材,为网友分享发布或网络收集,不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相关信息仅供写作参考;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